目前,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通過東西伯利亞-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線向中國出口1500萬噸石油。
在習近平與普京的共同見證下,中俄政府簽署了有關擴大原油貿易合作協(xié)議,以及有關天津煉油廠建設和運營合作協(xié)議,兩國石油領域合作由此邁出突破性的一大步。
俄羅斯石油巨頭——俄石油公司是簽字儀式上的主角:它與中石油簽署以預付款方式提供原油的協(xié)議;與中國國家開發(fā)銀行簽署新增20億美元貸款條約;與中石油簽署在地質研究、勘探、開采和銷售能源領域開展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;與中石化簽署全面合作協(xié)議……
3月24日,中國國家主席結束了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啟程前往非洲三國。在俄羅斯的訪問行程中,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舉行了重要會晤,并就一系列重大問題達成廣泛共識。其中,中俄能源合作,頗具外界關注,被認為是鋪上了一塊中俄兩國關系走向全面戰(zhàn)略合作的重要基石。
中俄油氣合作成果來之不易
根據(jù)上述所簽署的協(xié)議,俄羅斯將大幅增加對中方石油供應量。俄石油公司總裁、前副總理伊戈爾·謝欽透露,俄未來對華供油量將比現(xiàn)在翻番,可能達到每年3100萬噸,增加的供油量將促進兩國合資企業(yè)天津煉油廠的建設和運營。他甚至認為,未來可以將這一數(shù)字提高到5000萬噸。
中俄石油領域的合作成果可謂來之不易。中俄原油管道談判前后經歷14年,直到2009年才簽署“貸款換石油”協(xié)議。兩年后,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行。目前,中方每年通過管道從俄方進口1500萬噸原油。雖然也曾遭遇運費糾紛,但兩國原油貿易總體進展順利,雙方均有擴大合作的意愿。
今年2月底,在北京舉行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主席會晤上,中俄雙方最終就增供原油、修建天然氣管道等項目達成突破性共識。習近平主席訪俄期間,兩國元首確認了俄方增加對華原油供應、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、中方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、推動合資煉油廠的建設和運營等一系列共識,并責成兩國政府部門和企業(yè)積極落實。
除了石油合作,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同樣備受關注。在此訪期間,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(yè)股份公司(俄氣)簽署關于東線天然氣管線的合作諒解備忘錄,為確定未來30年的天然氣貿易合作鋪平了道路。負責能源事務的俄副總理阿爾卡季·德沃爾科維奇日前在接受《國際先驅導報》專訪時說:“如果俄中天然氣合作項目得以落實,對兩國在能源領域的進一步合作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供氣領域的合作將具有戰(zhàn)略性質,就其規(guī)模而言,也不會遜于兩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規(guī)模。”
根據(jù)雙方達成的協(xié)議,俄方將通過東線天然氣管道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。俄氣總裁阿列克謝·米勒透露,俄方將從2018年起向中方供氣,未來要把年出口量提高到600億立方米。目前,有關合作的意向還未能轉化為具體合同,但據(jù)德沃爾科維奇透露,雙方企業(yè)商定力爭在今年年底前簽署最終買賣合同。此外,中俄還商定東線液化天然氣項目和西線供氣合作繼續(xù)研究論證。
打通東北方向戰(zhàn)略大通道
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進行演講時說,繼17世紀的“萬里茶道”之后,中俄油氣管道成為連通兩國新的“世紀動脈”。
長期以來,中國能源特別是石油進口過分依賴中東地區(qū)。該地區(qū)動蕩的政治局勢、大國在此的地緣政治角力和資源爭奪日益激烈,以及過于漫長的海運距離等,都對中國能源進口安全造成威脅。不過,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(fā)以來,中國能源進口多元化建設大大提速,陸續(xù)與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、巴西、委內瑞拉等國簽署重大能源合作協(xié)議,有效拓寬了能源進口渠道。
分析人士指出,中國目前正在打造能源全球化戰(zhàn)略大通道,主要分為三個方向:一是西北方向。與中亞、中東國家合作;二是西南方向。開辟中緬管道,繞開馬六甲海峽;三是東北方向。對接俄羅斯遠東油氣管線。此次中俄油氣合作實現(xiàn)突破,可以視為中國以俄羅斯為主要供應方打造東北方向能源進口戰(zhàn)略要道的重要舉措。
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所長、中國問題專家米哈伊爾·季塔連科對本報記者說,兩國油氣合作取得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,對雙方都是互利共贏的好事。對中國來說,俄羅斯是非常重要的能源進口多樣化來源之一。“目前中國非常依賴中東地區(qū),必須把石油從很遠的地方如委內瑞拉或從澳大利亞,通過馬六甲海峽運進來,這不是那么簡單的問題。中國還計劃建設通過緬甸、巴基斯坦的管道,這引起印度方面的巨大擔心。但是從俄羅斯獲得石油不會引起任何人的不安。”